
尿失禁
尿失禁是尿不自主從膀胱經尿道流出,可能因打噴嚏、咳嗽或感覺突然沒有辦法控制,也有可能一整天都是一點點漏尿等各種情形。很多女性都有這個困擾,超過 60 歲的婦女,大約 6 個就有 1 個,在這一生中有不同程度尿失禁的困擾,尿失禁會帶來生活不便,有時會形成社會疏離感,但大部分的尿失禁是可以治療的。
尿失禁有許多不同類型,由於造成原因不同,治療的方法也有不同,而正確的診斷才能對症下藥,所以醫師通常會詢問下列問題:
• 尿失禁症狀多久了?
• 是否任何活動會造成,如:咳嗽或打噴嚏?
• 每次漏尿的情形,一點點或一下子很多?
• 是否嚴重到要用棉墊?
• 小便時是否覺得無法排空?
• 失禁前有無預警或壓迫感?
• 半夜是否要起來小便,共幾次?
• 第一次尿失禁是什麼時候?
• 一天喝多少水,小便前是否喝水?
• 是否與其他藥物、食物或飲料,如咖啡等有關?
• 以前是否接受過治療?
• 是否常有尿道感染?
醫師會檢查陰道及尿道,看是否肌肉鬆弛及驗尿,或膀胱鏡、尿路動力檢查等。
通常尿失禁有下 3 種:
• 壓力性尿失禁( stress incontinence )
造成的原因是因為生產或老年人骨盆腔肌肉的支撐力變差,所以在腹壓增加的情況下,如打噴嚏,或一些增加腹壓的運動造成失禁。
治療的方式若經過評估,可經由手術強化肌膜減低腹內壓力,如子宮切除等,來改善。若是停經婦女也可經由女性激素的塗抹,治療強化尿道口肌肉張力;輕中度者,可經由強化骨盆腔的肌肉群運動方式,來達成治療的效果,這個運動叫凱格爾氏運動( kagel )或骨盆腔底運動,藉此強化肌肉改善尿失禁,此運動的方法是,排尿時,故意收縮停止排尿,多練習運用,熟練後任何一個時間都可練習,每次收縮持續 3 秒,連續 10 次,每天約做 5~10 分鐘,約 2~3 個月後,有 50~60 %的人有明顯的改善,有些醫師會使用電刺激的方式來強化肌肉。
• 急迫性的尿失禁( urge incontinence )
此類的尿失禁是一種在沒有腹壓下,突然無法控制的失禁,如:在打開門或還沒走道廁所,即憋不住尿,無法控制就把尿解出,起因於不自主的膀胱收縮造成的,原因不明, 通常 醫師會予以抑制膀胱收縮的藥物,或利用膀胱訓練的方法來改善,即每小時上一次廁所,連續 1~2 天,若沒有急迫性的尿失禁,可增加至小時上一次,連續 1~2 天,若再沒有尿失禁的情形可增加至 3 小時 … 以此類推。服用藥物的同時,若能結合膀胱訓練,往往會得到很好的效果。
• 溢流型的尿失禁( overflow incontinence )
此型的尿失禁是固定時間,當膀胱尿液量達某程度時,滲尿情形就會出現,通常發生在有內科疾病的患者,如:糖尿病患者,是由於神經傳達或肌肉收縮排尿失去功能所造成。治療的方法需針對其內科疾病予以治療,通常需合併藥物與手術來治療。